冲突是人际关系中的关键时刻,是每个人成长过程中必须要面对的问题,亲子冲突是人际冲突的一种,是孩子与父母因认知差异而引起的公开的情感对抗或对立,如果父母处理不当,往往就会演变成激烈的争吵。如何破解冲突,是亲子关系中最为关键的因素。
“亲子冲突”是孩子自我意识觉醒的表现,他们开始拥有自己独特想法,不满足于父母的管理与控制,是孩子开始探索世界的必经之路。在某种程度上亲子冲突并不是一件坏的事情,如果能够得到积极的解决,对孩子的成长是非常有益的。
美国著名心理学家戈登博士说过:亲子权利争夺战,谁赢谁输。面对冲突,有些父母条件反射启动权威式的家长作风:提高声调、迅速变脸、严厉质问,苦讲道理。渐渐地,孩子变的顺从、胆小,缺乏内在的力量。戈登博士强调: 每一次父母通过权力或者权威去强迫孩子做事,他们就是剥夺了孩子学习自律,为自我负责的机会。相反,有些父母面对冲突则是完全妥协,“只要你不哭,怎么着都可以!”于是孩子便学会了用发脾气来达到自己目的,并以“你是不是不爱我了?”来要挟父母。这种非输既赢的亲子冲突解决方法会让亲子关系更加僵化,朝向更糟糕的方向发展。
家庭环境是孩子人际关系发展的摇篮,在一个充满关爱、理解的家庭氛围中,亲子冲突发生的频率大大降低,但是在一个充满焦虑、冷漠的环境里,亲子冲突会变得更加剧烈。环境是无声的教育语言,父母可以通过改变环境的方法,支持孩子的成长,减少与孩子之间的冲突。
成长同步 提供丰富的环境支持
家庭环境的首要功能“归属感”,创造一个属于自己的自由的世界,要让孩子感觉到这是“我们共同的家”,比如在没有孩子之前,你喜欢喝茶,你可以在客厅你喜欢的位置摆放一个茶台,但是有了孩子,这些都会沦为孩子的“玩具”,如果你既不改变环境又不许孩子去碰这些东西,这就是在向孩子示威:不许动,这是我的家!
实际上,随着孩子的出生,家里的环境也需要不断地做出调整,给孩子营造一个属于他们的世界,比如布置一个可以自由阅读的阅读区、建构区等等,同时买一些适龄的玩具、图书,满足孩子某个阶段独特的“情结”,女孩子的公主梦,魔法棒、小厨房、布娃娃之类,男孩子就是小汽车、乐高等等,当孩子沉迷于做自己喜欢的事情时,就不会去成人的世界里“搞破坏”。
做好安全防护 让环境变得更方便
环境对于孩子来讲,首要条件就是“安全”和“简单”,适宜的环境会激发孩子的探索欲望,提升孩子的动手能力,让孩子在自我探索中充满成就感。否则,他们会因为所处环境过于困难和复杂,变成“熊孩子”,从而产生一些攻击行为,破坏行为,稍微进行阻拦,孩子就会哭叫、乱扔、甚至赖在地上撒泼不起来。
与其被动的阻止,不如积极的去引导,在鼓励孩子自己的事情自己做的同时,父母们要把这些事情的“难度”降低到孩子可以控制的范围,当孩子处于一个和自己很相适宜,既简单又安全的环境里,就会减少一些行为上的“闯祸”,从而也就减少许多和父母之间不必要的冲突。
减少环境的刺激 设定活动限制
经过调查你会发现,现实生活中,亲子冲突很多来源于“生活中的小事情”,比如能不能按时睡觉?能不能专心吃饭?会不会自己收拾玩具?想要让孩子形成良好的作息习惯,首先不要给孩子太多相关的环境刺激,尤其是睡觉或吃饭时过度刺激孩子,然后又指望他们能够一下子安静下来,控制自己的行为,简直是不可能的事。
环境突然有变化 父母提前要告知
父母没有经过孩子的允许,就变换了孩子原有的环境,这会让孩子感到挫败感,给还在造成被抛弃、被侵犯的感觉。因此,在家里的环境变化之前,父母要提前给孩子做好沟通,很多亲子冲突就可以因此能够避免。
冲突是每个孩子都要经历的成长“考验”,冲突来了也意味着新的成长要开始了。育儿路上,父母要尊重孩子的需要,看见孩子的需要,在每一次的冲突中,让孩子感受到父母的爱与智慧,让会说话的环境变代替父母的说教,你会发现那些“鸡飞狗跳”的日子越来越少!