社交的恐惧犹如纸老虎一般,你越躲着它,避着它,它越欺人太甚,只有你蔑视它,挑战它,才有可能战胜它。那么社交恐惧症与内向有什么区别呢?
究竟什么是社交恐惧症?
从定义上来讲,社交恐惧症是这样的:
它是恐惧症中最常见的一种,是一种以过分惧怕社交活动为主要表现的神经症。患者明知恐惧反应是不合理的但无法控制,而且伴有明显的焦虑及自主神经症状,并极力回避社交活动,或带着畏惧去忍受,影响其正常活动。
社交恐惧症的核心症状围绕着害怕在小团体中被人审视,一旦发现别人注意自己就不自然,不敢抬头、不敢与人对视,甚至觉得无地自容,不敢在公共场合演讲,集会不敢坐在前面,所以回避社交,在极端情形下可导致社会隔离。社交恐惧常常伴有自我评价低和害怕批评等心理活动,会有脸红、手抖、恶心或尿急等症状。
社交恐惧症主要表现在三种情况:一种患者只害怕当众发言,还有一些患者对许多社交环境存在中等恐惧,最后一种是对很多社交环境都有强烈的恐惧,从当众发言到只是和其他人交谈,这些人是综合社交恐惧症患者。
社交恐惧症与内向有什么区别?
社交恐惧症与内向的区别主要在内心体验上。
简单来说,内向的人感受到的更多是“害羞”,而社交恐惧症患者感受到的更多是“焦虑”和“恐惧”。
就拿当众发言这件事来说,其实很多人在当众发言时都会感到有些紧张,这种紧张背后是“害羞”,是怕自己说不好。事实上,很多人会害羞,一项经典的“害羞”研究发现,40%的人认为自己害羞,而90%的人承认自己曾经害羞。
但社交恐惧症患者体验到的不是“害羞”,而是“恐惧”,他们会发抖、出汗、头脑混乱、眩晕、心跳加快,严重时,甚至导致惊恐发作。